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谈震动灌注桩的质量如何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5 20:15:5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土即涌入桩身,造成桩身夹泥。采用复打法时,套管上的泥土未清理干净,而带入桩身混凝土内。

  三、预防措施

  1.结合场地情况确定施工技术条件

  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分析、掌握场地内的地质资料及设计要求,仔细察看现场地形、地貌及其它现场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试桩,结合试桩校核所提交的地质资料和设计计算,如有不符,应协商研究,取得统一看法,将试桩的技术数据,诸如桩长、混凝土坍落度、灌注量、拔管速度等作为工程桩施工控制的依据。除遵照有关沉管桩规程要求外,还要制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案。

  2.加强施工作业控制

  桩的施工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负责程度,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建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对打桩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管理,并将振桩施工记录视为工程档案的重要部分,一份完整的真实的记录可以反映出桩基的施工质量。

  (1)对于缩颈在施工时每次向桩管内尽量多装混凝土,借其自重抵消桩身所受的孔隙水压力,一般使管内混凝土高于地面或地下水位1.0-1.5m,使之有一定的扩散力。桩间距过小,宜用跳打法施工,桩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8-1.0m/min.桩身混凝土应用和易性好的低流动性混凝土浇筑,桩轻度缩颈,可采用翻插法,每次拔管高度以1.0m为宜,局部缩颈宜采用半复打法,桩身多段缩颈宜采用复打法施工。

  (2)对于断桩和桩身混凝土坍塌应采用跳打法施工,跳打应在相邻成型的桩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进行。认真控制拔管速度,一般以1.2-1.5m/min为宜。对于松散性和流态淤泥质土,不宜多振,以边振边拔为宜,对已出现断桩,采用复打法解决。混凝土终凝不久避免振动和扰动,桩中心过近,可采用跳打或控制时间的方法。

  (3)对于混凝土拒落可根据工程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长,尽量使桩不进入低压缩性土层。严格检查预制桩头的强度和规格,防止桩尖在施工时压入桩管。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混凝土封底不要过干,套管沉至设计要求后,应用浮标测量预制桩尖是否进入桩管,如桩尖进入桩管,应拔出处理。浇筑混凝土后,拔管时应用浮标经常观测测量,检查混凝土是否有阻塞情况。已出现混凝土拒落情况时,可在拒落部位采用翻插法处理。

  (4)桩身夹泥多出现在饱和淤泥质土层中,所以在该土层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拔管速度和混凝土骨料粒径(小于30mm)、坍落度(小于5-7cm),拔管速度以0.8-1.0m/min较合适。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和易性要好,拔管时随时用浮标测量,观察桩身混凝土灌入量,发现桩径减少时,应采取措施,采用翻插法时,翻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2/3.复打时,在复打前应把套管上的泥土清除干净。

  对于拔管速度,主要应根据土质,地下水等条件及工程技术要求,并参照本地区的经验数据加以区分,不宜硬性规定为某一定值,其主要原则是:均匀有致,宜慢忌快,密振慢拔,边振边拔,振拔相间,只有这样方可使管内砼完全流出管外。

  工程实例:在某小区工程中,根据小区土质的细砂较厚,圆砾的地耐高力等特点,选择了大型的振动锤头,如选用江苏东台工程机械厂生产的双电机振拔锤头或辽宁抚顺六四零九军工厂生产的双电机振动锤头(DZ60KS)桩管选用Φ325mm无缝钢管,在小区11#、12#、15#楼等复打桩的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值可达600KW以上。

  由于本小区土质较好,拔管速度可控1.0mm/min以内,拔管速度要均匀,在桩尖1.5M范围进行反插,反插深度不宜过大,不宜超过活瓣长度2/3,采用复打时,要把套管上的泥清理干净,这样可以避免桩身夹泥。钢筋笼放入砼,上部用木棍将钢筋笼架起固定,这样,相邻桩振动时钢筋笼就不会下沉。

  四、结语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是一项专门技术,又属重要的隐蔽工程,这就要求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基础公司负责施工。施工中要有严格的施工管理,正确的技术指导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时还需要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部门按各自的职能认真工作,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史佩栋。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3]牟玉玮。改进桩基结构,提高承载能力[A].国际深基础会议论文集[C].1986。

  [4]刘前曦。(T-H)桩在软土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